- 編輯: 無
- 發布時間: 2023-08-15
- 來源: 無
- 作者: 超級管理員

近期,《中國遠洋海運》雜志刊發了北部灣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延強專訪文章《十年再啟新征程“一帶一路”花錦簇》。
文章中他表示,十年來北部灣港依托中馬“兩國雙園”項目推動海外項目穩健發展,在“一帶一路”沿線結出累累碩果。展望未來,謀定更高目標,“兩國雙園”整裝再出發,將為深化中馬兩國務實合作注入新動力、創造新機遇。
全文如下
【關鍵提示】
港口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北部灣港作為中國西南地區面向東盟國家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十年來依托中馬“兩國雙園”項目推動海外項目穩健發展,在“一帶一路”沿線結出累累碩果。
2023年4月,“投資中國年”(走進東盟)暨中馬“兩國雙園”—馬中關丹產業園十周年慶?;顒雍灱s儀式在馬來西亞舉行。4天密集的交流、洽談、推介,促成了涵蓋有色金屬及再生金屬貿易與生產、跨境物流運營與冷鏈合作、清潔能源與新能源開發、環保新材料等領域的17個簽約及合作項目。此次簽約,吹響了中馬“兩國雙園”踏上升級發展新征程的號角。
近年來,北部灣港集團積極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港口、園區和產業等領域合作,踏浪前行。截至2022年,“兩國雙園”簽約項目協議投資額超2300億元,成功實施“港—產—園”發展模式,實現“兩園兩港”聯動發展,廣西北部灣港(欽州港區)、馬來西亞關丹港實現雙向集裝箱直航,雙方經貿合作得到鞏固和提升,經濟互利基礎得到增強。展望未來,謀定更高目標,“兩國雙園”整裝再出發,將為深化中馬兩國務實合作注入新動力、創造新機遇。

馬中關丹產業園
國際合作多點開花

馬來西亞關丹港
馬中關丹產業園的發展是中馬“兩國雙園”項目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也是北部灣港集團多年來積極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海外項目穩健發展的生動注腳。
十年來,北部灣港集團始終圍繞中馬兩國領導人提出的“將‘兩國雙園’打造成為‘中馬合作旗艦項目’‘中國—東盟合作示范園區’”的戰略定位,大力推進園區建設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目前園區的3個地塊總面積12平方公里,已開發約10平方公里;簽約項目12個,協議投資46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120億元,工業總產值600億元。1、2號地塊已入駐鋼鐵、輪胎、造紙等產業,3號地塊將打造成為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入園項目每年可帶動關丹港新增吞吐量約1000萬噸,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將創造長期就業崗位超2萬個。
作為馬中關丹產業園的首個入園項目,聯合鋼鐵項目總投資約14億美元。該項目生產的H型鋼填補了東盟地區H型鋼生產線的空白。如今,聯合鋼鐵年產量已超過350萬噸,是馬來西亞最大、最先進的全流程工藝鋼鐵企業之一。為保障入園企業的用電需求,北部灣港集團旗下北部灣控股(馬來西亞)有限公司(簡稱:北控大馬)投資建設了馬中關丹產業園275千伏變電站項目;2022年,北控大馬正式取得電網經營牌照,為入園企業快速落地生產奠定了基礎。
關丹港緊鄰馬中關丹產業園,北部灣港集團入股后大力推進關丹港的升級改造和建設。目前,新深水港區已投資建成15萬噸級深水碼頭泊位2個,推動關丹港吞吐能力從原來的2600萬噸提升到5200萬噸,一躍成為馬來西亞東海岸最大的公共散貨專業化碼頭,區域競爭力得到極大提升。2016年,關丹港獲馬來西亞政府批準設立自貿區。當前,關丹港聚焦客戶拼船業務,推進集裝箱中轉,推動鐵礦、石英砂等貨物歸集,積極參與陸海新通道建設。

文萊摩拉港項目
在馬來西亞項目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北部灣港集團在文萊投資建設的摩拉港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017年,北部灣港集團下屬的北部灣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與文萊財政部下屬的達魯薩蘭資產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摩拉港有限公司,獲得摩拉港60年特許經營權。2020年,摩拉港公司收購了文萊唯一可以??靠倗嵨粸?0—800噸漁船的漁業港口—摩拉漁港。目前,摩拉港公司正在打造以漁業為基礎,集漁港、補給、修船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高效、智能、現代化漁業綜合產業園區,以漁業產業為主的“港—產—園”協同發展模式在文萊初步形成,促進文萊漁業資源開發,深化中文兩國遠洋捕撈合作。
不僅如此,北部灣港集團還搶抓國家戰略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新加坡企業共同拓展相關業務,積極開拓新加坡市場。
近年來,北部灣港集團與中遠海運集團、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組建了廣西北部灣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完成了欽州港大欖坪多個泊位的統一運營與管理,并將共同推進欽州港新能源項目建設;北部灣港集團與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還合作拓展東盟區域港口,投資了泰國TCT內河碼頭,促進了北部灣港與東盟國家港口的互聯互通。
為更好地參與陸海新通道建設,2017年,北部灣港開行至新加坡的公共航線。2022年,北部灣港—新加坡公共艙位班輪共開行90班,自開行以來已累計開行491班。目前,新加坡班輪每周穩定開行2班。與此同時,北部灣港集團正和中遠海運集團、廣西新中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廣西機場管理集團、中物聯物流規劃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推進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組建工作。
謀定而動續寫新篇
十年步伐健,未來路更寬。北部灣港集團對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的項目,有著清晰的發展規劃。
對于馬中關丹產業園,北部灣港集團將從以下四個方面推動未來升級發展:
空間升級。推進土地儲備,加快推動關丹產業園升級擴園,著力推動入園企業建成投產,充分釋放港口設施、園區變電站資產價值,提升資產收益率。向周邊及馬來西亞其他合適地區拓展園區,打造“一園多區”發展模式。
產業升級。圍繞打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電子電氣、裝備制造等高端制造業等,進行多元化布局。
服務升級。利用北部灣港集團樹立的良好品牌形象,以及與兩國相關政府部門建立的良好溝通渠道,圍繞與欽州產業園的互動發展,為赴馬投資的國內企業構建港口物流、集疏運、園區、法律、行政辦理、咨詢為一體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造智慧園區,通過數字化等手段為入園企業提供高端的增值服務。
互動升級。圍繞與欽州產業園的互動發展,加強與國內園區和企業互動,探索合作構建跨境產業鏈、供應鏈、金融鏈,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文萊摩拉港口
文萊摩拉港是該國最大港口和唯一深水港口,隨著港口能力的不斷提升,一躍成為東盟東部增長區效率最高的港口。摩拉港未來如何發展是很多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對此,北部灣港集團已繪出了藍圖:
一是推動摩拉港集裝箱碼頭擴建。推動摩拉港集裝箱年吞吐能力增至50萬標箱,持續提升摩拉港區域競爭力,努力打造成為東盟東部增長區樞紐港。
二是加快摩拉國際漁港升級改造。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將摩拉漁港打造成為文萊水產品進出口集散中心和貿易基地,提升文萊漁業產品在全球供應鏈的品牌影響力。
三是提升摩拉港倉儲物流服務水平。積極探索為電商企業、本地出口加工企業提供保稅物流服務,吸引文萊周邊海產品、果蔬等冷鏈資源向摩拉港集聚,著力打造區域集散中心。
四是推動開通摩拉港與北部灣港集裝箱班輪航線。完善摩拉港至周邊港口的駁運體系,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服務水平,打通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與東盟東部增長區的“貿易大動脈”,更好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五是積極探索“港—產—園”發展模式。調研摩拉港發展成中國—東盟中轉港的可行性,探索“港—產—園”在文萊落地生根的發展模式。
六是進行人才交流合作。鼓勵文萊和廣西港口人才通過各種方式互訪交流,加強專業化高級管理人才培養,為打造區域樞紐港口提供人才保障。
創新發展共筑未來
港口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北部灣港作為中國西南地區面向東盟國家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伴隨著從馬來西亞帶回的共識和成果,北部灣港集團的“一航線一中心、三項目四升級”應運而生,海外業務迎來加速發展期。
“一航線”是指關丹港—北部灣港—中國川渝多式聯運航線正式開航。該航線聯通了馬來西亞東海岸和中國發展活躍的廣西及四川、重慶等廣闊的西部地區,標志著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與中國北部灣經濟區、中國西部地區開啟了海鐵聯運新時代。
“一中心”意味著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關丹分撥中心正式揭牌。該分撥中心由北部灣港集團旗下北港物流公司設立,占地面積3375平方米,具備貨物集結、分撥、配送、儲運等功能,分撥中心將與關丹港—北部灣港—中國川渝多式聯運航線聯動,通過端到端物流運營模式,為馬中兩地企業提供全流程物流服務。
“三項目”是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聯合鋼鐵二期項目、中鑫資源再生技術大馬項目等3個項目集中剪彩開工,總投資182億元。
“四升級”則是前文所提及的北部灣港集團將與合作方一起,從空間升級、產業升級、服務升級、互動升級等四方面,共同推動馬中關丹產業園升級擴園。
經驗與建議分享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港航企業借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東風踏出了“走出去”的步伐。作為“走出去”領域的“排頭兵”,北部灣港集團有一些經驗和建議分享。
一是建議聚焦主業和優勢領域。緊緊圍繞港口物流主業,找準業務切入點,派出具有豐富經驗和過硬技術的專業管理團隊,選擇當地優質合作伙伴,圍繞重點地區開展重點投資。
二是建議因地制宜,創新商業業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創新發展模式。比如,按北部灣港集團的自身經驗,馬來西亞項目形成“港-產-園”聯動發展模式,實現了港口、產業和園區的良性互動發展格局,為兩國經濟發展和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三是建議強化投前管理,降低投資風險。正式投資前,充分調研東道國對外國投資的產業限制、持股限制、監管政策、行業規則、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壁壘、稅率及土地成本等風險因素,對項目經濟可行性進行全方位審慎研究和評估,降低投資風險
四是建議進行屬地化管理,促進文化融合。充分考慮東道國對企業聘用中方與當地員工的比例限制、當地員工最低工資標準、員工聘用與解聘程序等因素,盡量采用與當地企業合資的形式,提高員工本地化率。促進與東道國的文化融合,實現管理屬地化。
五是建議強化海外人才梯隊建設。學習借鑒國內優秀企業駐外管理先進經驗,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完善駐外人員管理辦法,激勵并調配優秀人才充實到海外業務板塊。培養一支具備國際化視野、熟悉國際市場規則、精通專業領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為服務我國港航企業海外戰略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六是建議要遵守我國對外投資的相關規定。在我國駐外大使館、領事館的指導和幫助下開展工作,主動接受我國駐當地大使館、領事館的管理、協調和服務。